小林则徐在父亲的教育下,进步很快。到10岁的时候,他的知识已经相当丰富。他最喜欢的对联技艺也日臻成熟,在家乡一带已经小有名气。
有一天,他从私塾回家经过一片池塘的时候,有一个当地的老秀才把他叫住,要给他出个上联让他回答。林则徐停下脚步,请他出句。老秀才指着池中嬉戏的鸭子,摇头晃脑地吟诵道:“鸭母无鞋空洗脚。”
他刚一吟完,林则徐马上接着吟道:
“鸡公有髻不梳头。”
旁观的人们听到这个小孩子的绝妙回答,都为他的神速反应感到吃惊。
12岁那年,林则徐在父亲陪同下,与诸童生一起应试。他的试卷答得十分完满,与一个年老的童生并列榜首。考官大人决定加试一题,就出一个上联“童子何知”,请二人作答。
林则徐很礼貌地对那个老童生说:“请您先对吧。”
可老童生支吾了半天,也没能对上来。
考官大人说:“你对对看。”
林则徐立即答出:“大人利见。”
考官于是评定林则徐为第一名。
鳌峰书院的老师并不墨守成规,而是经常带学生到闽江口的鼓山去游玩。有一次他们又来到鼓山峰顶远眺,只见海天相连,波涛拍岸,景象十分壮观。老师吩咐众学生每人作一首七言对子,要求句首必须嵌有“山”和“海”二字。学生们唧唧喳喳,老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满意的对联。老师发现林则徐神情十分休闲地在观看展翅飞翔的海鸥,认为他想必是胸有成竹了,就问:“林则徐,你怎么对的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