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座珀尔修斯(Perseus)的青铜像,他高高举起美杜莎的头颅,她死气沉沉的身体则瘫倒在他的脚边。作品展现的是罗马诗人奥维德在《变形记》(Metamorphoses)中记载的传奇一幕。雕塑家本韦努托·切利尼(Benvenuto Cellini)深知自己无法在大理石雕刻方面超越米开朗琪罗,也无法在青铜雕塑上超越多纳泰罗,但他自信能通过技术上的大胆创新来实现超越,铸造出一座浑然一体的青铜像。最重要的是,他相信自己必定能创作出比巴奇奥·班迪涅利(Baccio Bandinelli)更好的作品。当时切利尼的赞助人是科西莫一世(Cosimo Ⅰ),此人最欣赏的雕塑家就是班迪涅利。不过切利尼很有自信,还自豪地说自己的灵感来源于生活,而班迪涅利只会借用古代塑像的形式。
切利尼曾在他的自传中讲述过这座《手持美杜莎头颅的珀尔修斯》(Perseus with the head of Medusa)的创作经历,可称得上艺术家笔下最激动人心的创意故事。在制作珀尔修斯手持美杜莎头像的塑像时,切利尼和助手们先制作好模具,再将铜与青铜的碎片(被称为“小猪”)熔化,注入模具之中。当时门外狂风呼啸,“阵阵寒风”吹进作坊,几乎要将熔炉冷却。切利尼为了保证锻造质量殚精竭虑,积劳成疾,一度认为自己命不久矣。可当一位助手前来报信说青铜锻造出了一些问题时,他竟然立即跳下床跑回作坊里,亲自掌控火候,还命人将一锭白蜡(金属锡)投入熔炉,以帮助青铜熔化。就在此时,“一道耀眼的火光闪现,宛如一道闪电在我们身边炸裂开来”,熔炉的顶端被炸开一个缺口,青铜开始向外涌出。切利尼命令几个助手打开模具的口子,让铜水流进模具;其他人则四下奔忙,把家里“所有锡制的杯盘碗碟”都找出来,投入铜水中,因为锡可以帮助青铜流入结构复杂的模具中。“转眼间模具就注满了;我屈膝跪下,由衷地感谢上帝;我又看见身边长凳上摆着一盘沙拉,顿时感觉饥肠辘辘,于是和所有的伙计一起狼吞虎咽起来。”[375]最终铸造成形后,切利尼发现,除了珀尔修斯的脚趾,熔化的铜水充分注入了模具中的每个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