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明后期开始,晋商在边贸市场日渐活跃。在王崇古的力倡下,隆庆“封贡互市”政策一启,原先偷偷摸摸的汉蒙贸易从地下转到地上。日用百货,包括资源性商品继续在北方市场找到广阔空间。如隆庆年间,汉蒙双方封贡互市、实现和平后,最初,蒙古、女真等民族煮食需要的铁锅先是用的“广锅”(广东佛山铁锅)。封贡初期,朝廷许多官员对俺答部落的归汉之心仍心存疑虑,惧怕广锅等铁货入市后,会被他们熔炼兵器与朝廷开战,故对之朝议纷纷。力主“和议”的宣大总督王崇古为此曾专门“责匠以生广锅十斤,炼得铁(指钢)五斤,尚未堪打造。继因宣大广锅价贵而稀少,诸匠谓潞锅生粗,炒炼百折。
乃以潞锅一口,责匠炒炼,每生锅十斤,仅得铁三斤,若旧锅用久破裂,仅得二斤,价贱三倍。”②通过对广锅与潞锅的质量与价格比较,朝廷认可潞锅不能用以打造兵器,无“资敌”危险,可大胆市易无妨。
从此,潞锅畅销边市,大量销往漠北蒙族地区。③据载:“大同十一州、县军民,铁器耕具,皆仰商人从潞州贩至。”④潞泽铁货成为供给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①黄鉴晖,《明清山西商人研究》,山西经济出版社,2002年版,第12页。